搜索图标
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中心 > 独家内容

自动气象站水雨情监测,水雨情监测的智能守护者

发布时间:2025-05-15

作者:独家内容

产品详情

自动气象站水雨情监测:守护农田的智慧之眼

你有没有想过,在广袤的农田上,那些不起眼的白色小亭子究竟在默默守护着什么?它们就是自动气象站,是现代农业的“智慧之眼”,更是水雨情监测的得力助手。当汛期来临,当干旱威胁粮食安全,这些设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为防灾减灾筑牢第一道防线。

自动气象站:农田的“神经末梢”

在山东兖州漕河镇的麦田里,农户们只需打开手机软件,就能看到实时的土壤墒情预警、无人机喷防建议等信息。这些数据的来源,正是田垄间矗立的各类气象观测设备。它们以分钟级精度捕捉温湿度、风速、土壤墒情等数据,织就一张守护粮食安全的精密气象网。

“自动气象站就像气象监测的神经末梢”,县气象局的技术人员这样说。在兖州区,39万亩小麦进入灌浆关键期,12套农业气象监测站每天生成近8000组数据,为小麦增产提供科技保障。这些数据不仅帮助农户科学灌溉,还助力农业专家制定更合理的种植计划。

而在翁牛特旗乌丹镇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全市首个面向农业园区建设的自动气象站正式投运。它能够实时监测园区周边的气温、降水量、风向风速等气象数据,为设施农业提供精准的气象服务。种植户侯国庭表示:“自动气象站安装后,我们方便多了,在手机上就能预知天气,提前做好灾害防范,减少损失。”

水雨情监测:防汛抗旱的“千里眼”

当汛期来临,自动气象站的作用更加凸显。在广东茂名,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群众赛事的收官背后,是当地气象部门在主汛期强对流天气频发的严峻考验下,以精准预报和专业建议筑牢的安全屏障。5月10日,茂名市气象部门设备保障人员在赛区现场布设便携式自动气象站,实时监测风速、气温、空气湿度等关键气象要素数据,并将信息同步回传至场内显示大屏,让竞赛委、运动员和现场保障人员对天气状况了如指掌。

“预计9日7-10时,体感湿热,需注意防暑;10-13时,天气将由多云骤转为大雨到暴雨,还伴有雷暴大风。”气象预报团队争分夺秒,第一时间向竞赛委提交了详细的天气影响决策建议,为赛事风险防控措施的提前部署赢得了宝贵时间。

而在阳原县,气象局着力构筑高效气象监测体系,全县40套自动气象站通过加装风云卫星融合通信终端及冬季称重式降水观测设备等方式,实现了全域乡镇山洪灾害易发区全覆盖。多要素自动气象站平均间距由8公里缩至6.8公里,实现暴雨易发区监测全覆盖,为防汛抗旱提供坚实保障。

数字化发展:气象服务的“新引擎”

潮州市气象局则创新建成潮州精细化短时临近降水预报服务系统,构建立体化气象灾害监测矩阵。该系统依托多源气象监测网络,深度整合全市自动气象站、天气雷达、卫星云图及短临数值预报等多源数据,由AI模型自动完成数据融合与质控,实现分区分镇靶向预警信息发布。

“智能预警与联动,精准预测镇街级未来3小时降雨趋势,同时实现动态预警推送,自动触发暴雨等灾害预警信息,直达应急决策端。”在2024年4月持续强降水气象服务过程中以及7月台风格美”气象服务过程中,该系统为各级党委政府和应急有关部门开展防汛部署和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及时的决策参谋。

未来,潮州市气象局将积极探索开展人工智能气象应用、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技术攻坚,构建本地化预报服务模型,改进精准预报业务,提升气象服务数智化水平。

科技助力:农业强国的“新农人”

在江苏徐州市丰县,65万亩小麦进入灌浆期。当地通过物联网虫情监测、无人机植保、科学调水等一系列措施,为夏粮丰产丰收提供保障。农业部门新升级的物联网虫情监测系统,24小时不间断采集害虫种类、数量及活动轨迹等数据,结合环境参数形成多维监测体系,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情况。

根据物联网虫情监测系统提供的信息,植保无人机在麦田上精准喷洒混合液。据气象部门统计,2025年以来,丰县累计降雨量60.9毫米,为近10年同期平均水平的4成。近期,当地农业、水务等部门根据自动气象站反馈的天气和土壤墒情信息,对

首页 首页 产品 产品 电话 电话